如果說科技相當于建設科技強國的“尖兵”和“突擊隊”,科學普及的作用就相當于夯實全民的科學基礎。科學素質作為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,同樣能夠反映一個國家和地區的軟實力,同樣是決定自主能力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關鍵因素。發達國家的經驗也告訴我們,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普及構成社會進步的一個內在動力。也就是說,科普不到位,科技難。我們要建設型國家,必須像重視科技一樣重視科學普及。只有兩者齊頭并進,我們才能順利實現從制造業大國向型國家的華麗轉型。
20世紀80年代,我國批科技館建成開放。到2000年底,全國以科技館為名的場館有300余座,但其中只有11座是以科普展教為主要功能,其他大多是辦公樓、招待所、會堂。同年底,中國科協召開首l次全國科技館工作會議,明確指出科技館不是“多功能綜合性的科技活動場所”,而是“以科普展教為主要功能的科普場館”,并公布中國科協系統《科學技術館建設標準》,要求各地按照這一標準建設和改造科技館。2007年,由建設部和中國科協編制的《科學技術館建設標準》(建標101—2007)由建設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頒布。這一標準堅持了中國科協《科學技術館建設標準》的核心內容與標準,并更加具體化、專業化。
魯班鎖
430*430*150
600*800*1200
我們在生活中幾乎每天都與鑰匙和鎖打交道,可是你知道鑰匙和鎖是怎樣構成的嗎?你還知道為什么一把鑰匙能打開一把鎖?看了下面這把鎖的構成你就知道了。你每天的生活學習中經常接觸的拉鏈、鋼筆、口哨等等又是怎樣構成的,你能自己觀察一下嗎?對人類來說,科技本身也是一把鑰匙,自然界就是鎖,讓我們每個人都拿起科技這把鑰匙,打開自然界無窮寶藏的大門。
奧運磁懸浮球 磁懸浮球
430*430*150
600*500*1400 600*500*800 220*550*600